藏北重镇那曲60年回眸:从色尼河到塔恰拉姆山

藏北重镇那曲60年回眸:从色尼河到塔恰拉姆山

hyde555 2025-08-11 中式家装 3 次浏览 0个评论

藏北重镇那曲60年回眸:从色尼河到塔恰拉姆山

西藏民主改革前的那曲镇(资料图片)。

藏北重镇那曲60年回眸:从色尼河到塔恰拉姆山

从塔恰拉姆山远看那曲镇。记者赵书彬摄

河流、树林、湖泊、船只、公园、碑廊、牌坊、寺庙、白塔、亭阁、草原……把这些形态各异的城市景观缀连在一起,便是平均海拔 4500 米的藏北重镇那曲。

夏日阳光明媚,而草原的风格外清凉。漫步那曲镇浙江西路,沿着色尼河向城西的塔恰拉姆山走去,约两公里的路程里,所经过的地方正是老城区。那曲镇从这里生长,藏北高原千年的沧桑脉络与时代的澎湃心跳,也在这里凝聚。

这条并不算长的浙江西路,宛如一条时光的脐带,一头深深扎入藏北重镇诞生的原点,一头连着拔节向上的高原新城,正可谓是 " 一条路藏着草原发展变迁史 "。

依水而成因商而兴

色尼河,一条东西走向穿城而过的草原小河,在背街的地方静静流淌。到了铜牛广场和羌域市场,色尼河开始露出 " 真容 ",沿岸景观带与滨水休闲区渐次展开,成为滋养城市的灵动水脉与绵长文脉。

2017 年,那曲县撤县设区,得名 " 色尼 ",正源于此河。" 色尼 " 意为 " 找到金子 "。老人们常说,虽未亲见淘金,但四方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的景象历历在目。

那曲市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提供的一份文史资料显示:在历史上,那曲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历代都有重要官员经那曲来往西藏与祖国各地。这里除本地牧人外,还有西宁、玉树、拉萨、山南、阿里、昌都等地的商人。

"60 年前这一带多为土坯房,用铁皮做屋顶,也有很多商铺,但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商场、大农贸市场。" 格培,今年 75 岁,生活在黑河街道林廓社区团结小区,是一名网格组长。他说:" 和平解放前的那曲,更像一个大村子。"

那曲镇依水而成,因商而兴。过去的茶马古道重镇,随着青藏公路、317 国道、青藏铁路的相继贯通,日益繁荣。如今,高档宾馆、连锁餐饮、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现代商贸业态遍布街巷,曾经的 " 大村落 " 早已蜕变为一座生机勃勃的草原新城。

铜牛广场北侧的达珍仓酒店,2012 年还是一家凉粉店。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集餐饮连锁、酒店住宿、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达珍仓 " 更成为那曲商业发展的一个响亮品牌和典型代表。

铜牛广场南侧的羌域市场,销售各种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土畜产品、肉禽蛋和蔬菜、瓜果等,占地面积达 4000 多平方米,是那曲市最大的综合性市场。这里人流不息,天天 " 赶大集 ",充满了 " 烟火气 "。

红船泊水绿树摇风

沿色尼河向西漫行,滨水绿化带一路延伸,十几棵高原红柳点缀草地,成群的麻雀飞掠其间,生机盎然。不远处,一大一小的两船停泊水面,象征着红船精神在这片雪域高原扬帆远航、熠熠生辉。

浙江嘉兴,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藏北那曲镇,十八军西北独立支队进藏的驻扎地。30 多年前,浙江嘉兴市与那曲市色尼区这两个红色圣地在对口援藏的旗帜下相遇,从此情牵一线、携手发展。

" 民族团结公园和广场,为大家休闲生活提供了新的打卡地,同时也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 次仁群培,在金融部门工作,已经在那曲生活了快 30 年。一有闲暇时间,就会来公园散步、锻炼。

公园广场所在的黑河街道林廓社区,是老城区的核心。随着公园、广场、绿地、独立庭院小区的落成,曾经老旧脏乱的居住环境已成历史。感触最深的,莫过于黑河街道林廓社区的 " 老那曲 " 们。

格培老人介绍:民主改革前,这一带叫 " 塞如 ",意为 " 灰旧帐篷 "。过去贫苦牧民住的都是褪了色的旧帐篷,呈现出灰白色,因此大家都这么叫。后来群众生活改善了,穿上了色彩艳丽的好衣服,这一带又被叫做 " 乌古查木雄 "。到了自治区成立后,群众基本告别了帐篷,住上了土坯房。党的十八大后,政府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大家全部搬进了藏式小院,现在这里叫作林廓社区团结小区。

从 " 塞如 " 的 " 灰色帐篷 ",到 " 乌古查木雄 " 的衣衫渐彩,再到 " 团结小区 " 的安居乐业,地名的更迭,见证城市演变历程。

黑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措姆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色尼区聚焦民生关切,推动 " 住有所居 " 向 " 住有宜居 " 飞跃,城镇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群众人居环境实现了从土坯房到藏式小院、棚户区到宜居小区、无人管理到现代物业入驻的蜕变。

坐西向东风光无限

到了塔恰拉姆山景区,色尼河与从北而来的才曲河在山脚相汇。过一桥,高寒植树基地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科普宣教监测中心坐落于此。

循小径蜿蜒而上,那曲镇的轮廓渐次清晰,如画卷般在脚下铺展。驻足回望,高楼鳞次栉比,长街车水马龙。忆往昔土房帐篷组成的 " 大村子 ",看今朝草原都市的灯火璀璨,眼前这拔地而起的发展盛景,怎不令人心潮澎湃?

登至山顶,一座阁楼巍然屹立。藏北各界欢迎十八军独立支队进入那曲、藏北古道交通路线图、《诗经与格萨尔》等浮雕大气磅礴。

那曲市政协委员、文史学者巴沃益西介绍说,阁楼的设计着力凸显藏北古道纵横、民族交融的生动图景,凝练表现了那曲市在全国、自治区发展大局中的独特定位、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场景、藏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中国共产党在藏北铸就传承的崇高精神。

这座阁楼坐西向东,见证党领导下藏北草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人们便形象地称之为 " 望京阁 "。如今," 望京阁 " 是那曲镇的最高建筑和地标性建筑。

每次来到这里,措姆都显得格外激动,她动情地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的家乡一年一变样,心里充满感激,充满自豪!" 这份自豪,深深植根于她的血脉之中。

措姆的爷爷是那曲杰出爱国人士达珠 · 晋美多吉。西藏和平解放后,他肩负重任,先后担任昌都解放委员会丁青办事处农牧科长兼比如县解放委员会主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委员、黑河专员公署副专员,一生高举爱国团结进步的旗帜,为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实现西藏民主改革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是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与建设者。

" 爷爷去世前担任黑河专员公署副专员 ",措姆的话语中饱含着敬意与传承的坚定," 而我现在,在黑河街道办事处工作。我们一家,从爷爷那一辈开始,就坚定不移跟党走,这份信念从未改变。能在爷爷曾经奋斗过的地方,继续为家乡的繁荣、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我感到无比光荣。我要把这份感恩和自豪化作行动,像爷爷那样,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片生机勃勃的高原热土!"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如今的那曲,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的笑容如同格桑花绽放在辽阔草原。

回望来时路,这短短两公里就像一条 " 历史长廊 ",讲述着那曲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昭示着:紧跟党的步伐,高原儿女的康庄大道必将越走越宽广,藏北明珠那曲的明天,必将更加璀璨夺目。

责任编辑:罗宗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藏北重镇那曲60年回眸:从色尼河到塔恰拉姆山》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