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大雨急!他们筑牢上海社区安全防线

风大雨急!他们筑牢上海社区安全防线

hyde555 2025-07-31 装修装饰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台风天,许多基层工作者一夜无眠,夜以继日。

风大雨急!他们筑牢上海社区安全防线

在等待抢修的过程中,川北街道居委干部拉开警戒线。

7月30日4时30分,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在浙江舟山朱家尖岛登陆。16时40分前后,台风中心在上海奉贤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这是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第13个台风。

大风大雨中,上海多个街道的送餐队伍冒着风雨依然出发, 将一盒盒热乎乎的饭菜准时送到老年居民手中。

各个社区里,基层干部们几乎24小时未合眼。他们不断巡查,又不断消除隐患,心里的那根弦丝毫不敢放松。

各台风安置点里,工作人员也细心照顾着转移人员。一位小伙拍视频发朋友圈:“第一次撤离,有空调有床还有夜宵……”

人员转移,特殊人群有专属撤离路线

7月29日傍晚,在金山滨海地区,石化街道金卫三组的巷弄里,居委会干部小心翼翼地搀扶着80多岁的独居老人钱一才前往转运巴士。

由于腿脚不便,子女不在身边,对于撤离,老人有点力不从心。此次转移途中,他不停地感谢着社区,“好在居委会来帮忙,我一个人肯定会出意外”。

这是石化街道应对台风“竹节草”实施人员转移安置行动中的场景。因为地势低洼、房屋老旧,石化街道东村居民区的金卫三组和海光八组历来是防汛的重点部位。这些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居民自建房,每当台风来袭都要上演一场集体“迁徙”。

受台风“竹节草”影响,7月29日晚8时左右,上海市发布台风黄色预警,石化街道随即开始居民撤离工作。来自石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蒙山路派出所、居委会等组成的防汛撤离队入驻金卫三组,挨家挨户劝说居民撤离,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更是格外关照。

“我们会一直值守到你回来,放心吧。”这样的承诺让许多像钱老伯这样的居民终于安心撤离。

在居委会干部顾莉花的巡逻记录本上,已划去30多个勾选框,“方阿婆年事已高,一个人居住,我们特意联系了其子女来接回。”顾莉花抹了把汗,马甲后背早已湿透。

这种“一人一策”的撤离方案,源自多年防御台风建立的特殊群体档案库——如今,金卫三组150余名高龄老人、15名慢性病患者都有专属撤离路线图。

“几次台风撤离下来,居民们现在都非常配合。”石化街道东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邓海斌介绍,此次街道共撤离居民814人,其中大部分投亲靠友,28位居民在街道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乘坐大巴有序撤离到石化街道安置点。

今年的防汛安置点设立在泽达进修学院,场所900平方米,设有安置大厅、医疗站、值班室,可容纳60余人。安置点内配备单人床、毛毯、饮水机、空调等,并安装了全天候、无死角的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安全、舒适。

同时,安置点还储备了足量的应急食品、药品及生活必需品等,包括方便面、蚊香、矿泉水、花露水、凉席等三大类40多样物资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7月29日晚9时,安置点内飘起香气,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的张志伟熟门熟路地领取方便面,泡开后,红烧牛肉面的香味瞬间溢开来,“撤离了那么多次,条件越来越好,这次还有简易床给我们睡”。一旁,他儿子张建明正拍了短视频,发布在朋友圈:“第一次撤离,有空调有床还有夜宵,比家里舒服……”

夜色渐深,金卫三组空荡的巷子里,10余名“家园守护者”开始了彻夜巡查。应急指挥部那间15平方米的临时办公室里,东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邓海斌盯着监控屏,“去年台风期间,这里出现了3处积水,今年我们提前设置了水泵。”

他揉了揉发红的眼睛,手边对讲机传来最新通报:814名撤离人员,已全部妥善安置……

风大雨急!他们筑牢上海社区安全防线

金山安置点储备了足量的应急食品。

每日问候,从日常关心到紧急救助

“您好,请问是李阿姨吗?这里是街道为老服务热线。”7月29日,彭浦新村街道为老服务“一键通”电话准时拨出。“侬好,我听出你的声音了,我蛮好的,你又来关心我啦。”临汾路1515弄居民区82岁孤老李阿姨开心地回应电话。

“阿姨,台风‘竹节草’直往咱们江浙沪冲来,我来电话是提醒您,一定要关好门窗。台风天风大雨大,您可千万别掉以轻心,最好提前买好菜,尽量不要出门。如果有紧急需要,您第一时间联系居委会工作人员。”“一键通”工作人员说。

为应对台风天,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加强对特殊困难老人的关爱服务:借助“老伙伴”计划,关心关爱4589位独居老人、高龄纯老家庭;借助为老服务“一键通”平台,为辖区3215户独居老人、高龄纯老送去问候;居委干部全面排查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实施“每日一问候”关怀机制,通过电话探访或实地走访确认老人的安全,并温馨提醒老人在台风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妥善储备食物及常用药品,如降压药、心脏病治疗药物等。

也在7月29日,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金梅园居民区一位独居吴阿姨突感不适,狂风暴雨中难以出门就医。危急关头,她按下家中的“一键通”装置发起求助。

智慧平台瞬间触发预警并联动响应,“平台预警-通知家属-应急联动-医院对接”四级联动。“一键通”专员全程通过通话陪伴阿姨,安抚其情绪,同步联系120急救中心上门,医务人员迅速上门并送吴阿姨安全抵达医院检查。

金梅园居民区书记魏燕娜表示:“在这次台风来临之前,居委干部分别对社区里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关心和安全提醒,加上科技化手段,可以更好地辅助社区干部做好社区居民的关心服务。”

风大雨急!他们筑牢上海社区安全防线

彭浦新村街道为老服务热线

准时送餐,确保每份饭菜热气腾腾

7月30日上午9时45分,6位“饿了么”配送小哥整装待发,出发前去送餐;10时50分,最后一名骑手完成配送,当天中午全部289份老年助餐均热腾腾地送到了居民手中。

为减少台风对送餐的影响,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昨天已提前行动:制定了台风天送餐方案与应急预案,对送餐车辆进行检修,准备了多层防水袋、电动车挡板等“战斗装备”。“我们提前梳理了辖区内独居、高龄老人的名单,确保今天送餐工作无遗漏。”为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当天上午,曹家渡送餐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在乐龄家园供餐方后厨,大家分工合作:助餐员们围着保温箱开始忙碌,装盒打包并加上防水袋膜,送餐员再次检查送餐车,雨具、护具一应俱全。

上午9时,雨势加大。“何伯伯,您家里情况怎么样呀?现在外面雨太大了,您可千万别出门。我们一会儿就安排人,把饭给送过去。”工作人员再次一一联系那些原本计划堂食的老人,嘱咐老人今天安心在家等餐,不要出门。

上午10时,送餐员整装出发。根据老人的居住分布情况,按照前一天制定的配送预案,为他们送餐上门。10时半,第一份午餐送到了老人手中。12时前,送餐员们将完成200多份午餐的配送。

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7月30日上午,街道社区的长者食堂、社区助餐点均正常开放。街道还联动光明邨的为老送餐服务队,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近500份送餐服务。

骑手的冷暖也得到了关心:静安寺商圈党群服务站忙着接待一位位骑手们进站短暂休息,有人取热水、有人吹干衣服,有人接过新雨披……

方师傅是外卖平台的一名骑手,他说:“像这样的台风天,其实订单并不会减少,反而因为很多人不便出门,需求会有所上升。”“我们不怕多送,就怕人淋湿了、车出故障了、衣服干不了,一天下来特别难熬。”

“这个休憩站很暖心。能有热水喝,雨披坏了也不怕,这里就可以领,应急完全没问题。”另一位外卖小哥李师傅表示,在风雨交加时能有这样一处落脚点,“感觉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和风雨作战”。

静安寺街道商圈党群服务站驻站联络员陈振良介绍,日常站点里就配有热水、微波炉、充电器、冰箱等常用设施,也常备感冒药、藿香正气水、创可贴等应急药品,和可以免费取用的雨披、雨伞应不备之需。

考虑到近期台风天气多发,街道在原有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站点配置。“风雨天气里的外卖员们早出晚归、衣服湿了也顾不上换,站点特地加配了电吹风,哪怕只是把鞋子吹干,也能让骑手们舒服一点再上路。”

风大雨急!他们筑牢上海社区安全防线

为老助餐风雨无阻。

老人摔倒,居委干部全程“操心”

“小陈,我爱人刚才摔倒了爬不起来,你现在方便上门来看看吗?”“好的阿公,不要急,我们马上就来。”

7月29日上午10时,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新泾八村社区干部陈殷雯接到居民来电,一位80多岁的居民阿婆在家不慎摔倒。在大风大雨来临前,小陈和社区民警为老人联系了120急救送医,还马不停蹄地冒着风雨开始为居民张罗后续的居家康复、保险对接等事宜。

对很多社区干部来说,为居民解决突发状况是义不容辞的分内事;而在台风过境的特殊天气下,为居民守住生活的一方安宁,社区干部们则要付出更多心力,同时也需要科学高效的机制支撑。

“打电话来的老先生和他太太都80多岁了,两人均患癌症,老先生腿脚不便,出行需要助步器,所以第一时间想到打给我们求助。”陈殷雯告诉记者,7月29日上午,她和社区民警上门后,看到阿婆躺在床边,意识清醒但手脚都有些疼痛。

“我们不敢直接扶老人,想请120来为老人做检查,没想到阿婆一开始客气推辞,但我们考虑到80多岁的高龄老人摔倒后,很容易伤及骨头或头部,因此打电话给老人的儿子,请他说服母亲。”好在,老人很快同意请120上门送医。当急救人员上门为老人初查时,距离老先生打电话求助过了不到半小时。

老人的儿子到同仁医院与母亲会合,但陈殷雯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完成——安抚留守在家、出行不便的老先生。

“一方面,老先生看到爱人突然倒地,多少受到惊吓,需要安抚;另一方面,台风‘竹节草’马上要来了,老人的家人都不在家,怎么吃饭、有无需要帮助,我们都要提前摸清并记下。”

7月29日下午4时,陈殷雯联系老人儿子后得知,阿婆身体左侧肋骨等两处存在轻微骨裂,但情况已经平稳。

“我们又‘提前啰嗦’了一下,向她儿子普及了长宁区为社区老人提供的‘银发无忧’保障,在就医时及时领取各项检查的报告,出院后就可提交保险理赔资料……”

老人出院回到社区,“如何吃饭”也是社区干部们主动“操心”的事。

位于北渔路84号的北新泾街道社区长者食堂,不仅提供一日三餐,还为整个街道15个居民区的社区长者提供老年助餐和送餐服务。

7月30日早上6时,北渔路84号已经灯火通明,9位大厨和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处理食材,为老人们新鲜烹制当天的午餐。

突发险情,第一时间筑起社区安全防线

“幸好我们居委干部处理及时,不然我们就心慌了!”7月30日,下午1点30分,记者刚走进山阴路132弄8号,一位阿婆就在家门口喊话。

据了解,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老旧房屋多,里弄房屋建筑面积70.23万平方米,占辖区房屋总建筑面积的37.21%。为有效应对台风,街道提前采取行动,对居民进行详尽的安全防范宣传,并预先排查了沿街商铺和居民楼的安全隐患,及时予以处理。

7月30日上午8点,一夜未合眼的山二居民区书记赵锐,又带领居委会干部对辖区进行全面巡查。

10点40分,回到山阴路,发现山阴路132弄8号有一雨棚掉落,而且正好卡在高压电线上,十分危险!居委干部一边联系该住户,了解到该户居民白天家中无人,同时立刻上报街道防汛防台工作群,群内相关负责人收到消息后,马上派抢修队来现场。

在等待抢修的过程中,居委干部拉开警戒线,提醒来往居民,注意避让。赵锐更是放心不下,一直值守在现场,直至抢修人员到达。随后,抢修人员取下掉落的雨棚,用20分钟就及时排除了隐患。

赵锐告诉记者,辖区内老旧房屋较多,多为厨卫合用住宅,居住条件较差。“我们巡查的时候,如果看到阴沟处有落叶等堵塞,就会顺手清理。目前居民区没有形成积水。”

由于台风携暴雨来袭,位于北外滩低洼地带的“小江西”菜店也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店主唐先生望着沉重的冰柜一筹莫展——冰柜装满冷冻食品,即便四名壮年男子也无法搬动。上一次暴雨积水倒灌导致蔬菜冰柜全毁的惨痛经历,让店主忧心忡忡。

经过北外滩街道统筹部署,防汛指挥部第一时间向各居民区传达预警信息,部署隐患排查、物资调配和应急值守工作,要求重点关注低洼易涝区域。居委会迅速响应筑“安全墙”面对台风预警,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

惠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常亚男第一时间赶到“小江西”现场了解困难后,提出用沙袋和挡水板构筑防线的方案。北外滩街道社管办根据居委会上报的需求,从街道防汛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了20个防汛沙袋。在居委会工作人员协助下,迅速将其垒放在店门口,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墙”。

暴雨持续倾盆,但得益于这道及时筑起的防线,小店再未进水,冰柜与物资得以保全。“多亏街道和居委会想得周到、行动快,调来了救命沙袋,不然这次又要遭殃了!”店主唐先生说。

7月30日,唐先生也主动化身志愿者,守护起社区的安全。由于店铺临近关键的下水口,他深知此处畅通对排涝的重要性。他冒着风雨坚守在店外,随时清理堵塞排水孔的落叶、垃圾,确保雨水能够畅通无阻。街道巡查组在检查防汛措施落实情况时,也特别关注了该处易堵点,并协调环卫部门加强了周边区域的动态清理。

“街道居委会这么帮我们,我也该为小区出份力!”店主唐先生说。

风大雨急!他们筑牢上海社区安全防线

店主帮忙排涝。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风大雨急!他们筑牢上海社区安全防线》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