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菱︱画“象”:《哲学家的小王子》插画故事

高菱︱画“象”:《哲学家的小王子》插画故事

hyde555 2025-07-27 装修禁忌 1 次浏览 0个评论
高菱︱画“象”:《哲学家的小王子》插画故事

拿到新书后,梁剑老师问我能否写一短文,谈谈插画的创作与解读——这是本文写作的“机缘”。在此,我想特别邀请第一章“遇见”的插画来讲讲它的故事。

刚一睁眼,“我”便“遇见”了庄子的一句话:“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何以刚一出生,便遭遇“死”亡这样沉重的字眼。虽素未谋面,但浑沌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名字。我感到自己负有责任,我想要知道它的故事。

我所在的世界,即“哲学家的小王子”星球。在这里,我听到的第二个名字便是小王子(“哲学家”我不懂,但小王子很亲切)。他告诉我,能带我去寻找浑沌。我出生于第一章的开端,因此我们首先决定在这里仔细搜寻。遗憾的是,第一章并没有浑沌的踪迹。

走到第二章,终于发现“浑沌”的字眼:“孩童纯真无邪,其心智与生存样态看似浑沌未开,却令成年人深深为之动容和着迷”,“从小孩到大人,与其说是成长过程,倒不如说是失落人之本真状态的退化与异化的过程。”(第48页)

我似乎懂了,浑沌如孩童未被穿凿的本真状态。“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浑沌本是用心者而非用眼者。当它被穿凿出五官七窍,心反而迷失在纷繁的现象中。

但那位被称作梁剑的老师又说,童心仍“需要在社会的过程中得以澄明。”(第51页)这该如何理解?

“如果世界一片原初的浑沌,就不会有我与你的相遇,也不会有大地上的星空,不会有一朵玫瑰在等我回家。”

那么,浑沌的命运是早已确定,必须要经历死亡吗?

“浑沌的死亡是为了重生。”

重生?像你在第六章中一样?那么如何让浑沌复活?

“驯养。”

驯养?

“驯养。驯养正是这个世界运转的奥秘。”

“君不见第二章所显示的,出离是为了更好的回返。浑沌也不例外。但如果往而不返,道术将为天下裂。”

“哲学家的小王子”世界暗含着两种出离浑沌的方式。一种是穿凿,日凿一窍,却并非真正关心浑沌。一些无趣的大人,便是这样消磨了孩童的天真天性。大人为他们计算谋划,但就是看不见孩童心底埋藏的“象”。

但还有另一种方式,便是驯养。是狐狸首先教会了我驯养。梁剑老师又引而申之。驯养是一种负责任的方式。不仅意味着我想要为我驯养的玫瑰负责,也意味着玫瑰期待我做出负责任的行动。如果她对我不抱有驯养的期待,我便不能干涉她的生活。驯养不是物化与穿凿,而是在彼此用心度过的时间中,相互澄明。

正是通过驯养而非穿凿,浑沌的世界开始变得明朗,它出离自身,进入更深的“一”。此一便是复活了的浑沌。

你看,我们的世界——“哲学家的小王子”就不是原初的浑沌。里面有分明的章节,有不同的人物与道理。但它们又实实在在构成了某个整体,某个更深的一。

我好像懂了,浑沌若有生命,便要出离自身。这种出离既是与过去告别,又是迎来新生。“其分也,成也。”(《庄子·齐物论》)

“你‘开窍’了。”

“开窍”即是一种“惊奇”。但开窍应该是在用心驯养的过程中慢慢显现。所以浑沌的死亡蕴含着复生,但其关键奥秘是驯养,而非穿凿。

“现在你认识你自己了。”

原来如此。我的形象就来自于你的故事。在《小王子》的第26章,“作者用深情而克制的笔墨描写了对于小王子离开的不舍。花、水、蛇、狐狸、星星,众多意象与主题在此章一一复现,达到新的高潮。”(第41页)

我便是花、水(沙漠中的水井)、蛇、狐狸、星星构成的一,大家相互区分而又密契如圆。或许这就是梁剑老师所论之“际”:分际,相际,交际。(梁剑老师的博士论文便以“际”为主题。在笔者看来,“际”不仅是他哲学思考的开端,也是他释读小王子的一条“暗线”。)

小王子浑沌的世界因为大家而变得多彩分明。驯养将各个世界联系起来,成长就是不断走出自身,走进这多而一的天地。也是不断复归自身,复归逐渐丰富的存在。

“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庄子·齐物论》)

正如梁剑老师所言:“悬解,不是消泯分际,而是与之达成和解。”(第187页)

“看来,你已经复活了浑沌。至少,你发现大象无形,浑沌就在世间,只是要用心而非用眼。”

是的,我还认识了我自己。不过,还有更多关于存在的谜团,我将继续在“驯养”的路上。

“那么再见?”

再见,再—见。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高菱︱画“象”:《哲学家的小王子》插画故事》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