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 7 月 16 日电(记者 刘越) 上午工作室账号突发 " 严正声明 ",下午品牌方跟着贴 " 合作说明 ",傍晚粉丝后援会又甩出 " 澄清长图 " ——当下内娱的舆情战场,似乎永远少不了一纸声明的影子。
日前,某脱口秀节目中,一位前 " 娱乐圈法务 " 的吐槽精准戳中行业痛点:" 希望每一个艺人都能自己承担错误,毕竟‘艺人做事艺人担’。" 这句直白的调侃,撕开了圈内声明泛滥却失信的现实。
脱口秀演员孙嘻吐槽给娱乐圈艺人写声明。视频截图
从澄清争议到驳斥谣言,声明几乎成了明星应对舆情的 " 万能钥匙 "。可当错漏百出的声明频繁 " 翻车 ",这份本该承载事实与态度的文书,正一步步滑向 " 废纸 " 的边缘。
公众要的从来不是辞藻华丽的声明,而是字里行间的真诚。那些 " 翻车 " 的声明,往往输在 " 侥幸 " 二字——总觉得能用 " 绝无此事 "" 纯属造谣 " 的话术蒙混过关,却忘了公众早已学会在警方通报、法院判决里找真相。
2018 年陈羽凡工作室上午用 " 法律追责 " 硬气辟谣涉毒传闻,下午警方通报就将 " 涉毒 " 事实砸在公众眼前;2021 年吴亦凡发长文否认 " 诱奸未成年 ",十余天后因涉嫌强奸罪被刑拘;2022 年李易峰否认 " 嫖娼被拘 ",转头就被平安北京通报 " 多次嫖娼供认不讳 "。这些案例里,声明成了艺人负隅顽抗的工具,大众对整个行业的信任也在一次次 " 打脸 " 中被反复消解。
本该是澄清事实、反击诬告的 " 武器 ",如今却成了掩盖错误、拖延时间、糊弄公众的工具。有没有法律效力不重要,能不能骗住粉丝、稳住品牌方才是关键。明星声明之所以沦为 " 废纸 ",根源就在于它早已背离 " 维护合法权益 " 的初衷。
声明不该是危机公关的 " 速效救心丸 ",而该是尊重事实的保证书、敬畏法律的宣誓词、承担责任的承诺书。当行业学会用真相而非话术、用责任而非套路与公众对话时,声明才能重新获得 " 纸上的尊严 "。这场信任重建的持久战,既需要法律规范的刚性约束,更离不开行业生态的自我坚守。
要让声明找回分量,行业需要建立最朴素的规范:以事实为前提,以法律为底线,以真诚为底色。确属谣言的,不妨附上证据链条或司法进展,让 " 澄清 " 有据可依;涉及私德争议的,与其急着 " 严正声明 ",不如交给时间和法律裁决,少说多做更显底气;若是真的犯错,与其在声明里玩的文字游戏,不如大大方方认错担责。
法律红线不可闯,私德底线不可破,越是在违法后发强硬声明,跌得越惨。诚信本就是娱乐圈最易碎的资产,文字游戏或许能换来 48 小时的喘息,却终究抵不过 " 警方通报 " 四个字的重量。声明不再是谎言的 " 掩体 ",当艺人不再把 " 发声明 " 当成逃避责任的 " 捷径 ",或许这张 " 废纸 " 才能重新捡回它该有的分量。广发律师函,不如 " 艺人做事艺人担 "。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广发律师函?不如“艺人做事艺人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