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E不成文

无E不成文

hyde555 2025-07-13 装修装饰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编者按】

英文字母从何而来?它们怎样得到自己的形貌、特定的发音,以及前后顺序?在《伟大的字母:从A到Z,字母表的辉煌历史》一书中,每个字母都自成一章,经由古代希腊和罗马、中世纪的英格兰及此后诸时代,追寻所述字母的历史,并探讨该字母在文学、传统绘画、现代市场营销和流行文化等领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二十六个字母的图文“传记”。本文摘自该书,澎湃新闻经崇文书局授权发布。

E无疑是英语出版物中最常用的字母,据分析,它以10:7.7:7.28:7.04的比例,将第二梯队的T、A和I远远甩在身后。的确是遥遥领先。在我们的印刷品上,E可谓到处都是——四下看看吧——其原因之一,在于E可以表示许多存在细微差别的元音:大概总共有十五种。例如,在下面这些词里,E的发音个个不同:be、mere、red、alert、sadden、new、sew、latte,以及(与另一元音字母组合而成的)great、heart和height。字母表上的元音人丁不足,E便至少身兼两职。作为我们露面最多的工友,它满足于某种象征性的价值:如果可以把字母A当成整个字母表的代言人,那么E便可谓代表了我们的英语元音,甚或英语(English)本身。

E,或者更确切地说是e,成了数字通讯革命的象征符号,更令其霸主实力有增无减。一九八二年,代表“电子”(electronic)的小小的e,进入了新词“e-mail”(电子邮件)——今天,我们已经和它须臾难离。在eBay(网上拍卖)、eToys(玩具销售)、eDecor(家居装饰)、eTravel(旅行信息)和e Café这些公司或产品名称之外,我们也对e-commerce(电子商业)、e-solutions(电子解决方案)、eStuff(电子货品)、e-tailing(电子零售),以及(随着网络经济大萧条而来的)e-bankruptcy(电子破产)这类新词耳熟能详。英语已经大变了模样。

E无处不在。遗憾的是,在其荣耀之下,据说E偶尔也会玩些骗人的小把戏。在我们的拼写规则中,与其他字母不同,E往往在登台之后上演哑剧:它有个很重要的作用,即沉默,这大大增加了它的出场次数。根据英语独有的拼写规则(我们上小学时,这一条就得到了细心教授),词尾的e,若跟着一个前面是元音的辅音字母,那么这个e便肯定是个哑音;其作用是表示另一个元音要发长音。因此,“fate”便不同于“fat”,“wine”不同于“win”。只有在遇到外来词(如café)时,这一规则才会失效。

英语又是如何获得了不发音的E呢?古英语中的某些词,如“name”,始终都有个曾经发音的E。而词尾处不发音的E,更多是在最近三百年间才添加到单词中的。这是约定俗成,也是由英国的词典编纂者和教师在十七世纪后期同意实施的一项发明,以图厘正当时混乱的英语拼写规则。人们开始依照新规则进行书写和教学。wif这个有着长I发音的传统英语单词,因此便多加了一个E,变为“wife”,其发音却没有变化。之所以选择E,而不是别的字母,来担此哑音之职,想必是由于有“name”和其他类似词汇的先例。

词尾加E的规则是个聪明的办法,我们可以借此弥补罗马字母表在元音字母数量上的不足。很多使用罗马字母表的语言(英语当然也在其列),都希望能多几个字母,来区分长元音和短元音。例如,古代希腊的字母表中,便有两个字母表示O,一长一短,还有两个字母表示E,同样一长一短。在英语中,我们不得不通过对E赋予新规,来部分地达成这一目标。

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语法学家和教师理查德·马卡斯特(Richard Mulcaster),是词尾加E拼写规则的早期倡导者。尽管马卡斯特是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里那个滑稽的老学究霍罗福尼斯的原型,并因此而扬名,他本人却似乎一派古道热肠。他是自由教育的鼓吹者、一个真正爱好英语语言的人,也是伦敦麦钱特·泰勒斯学校(Merchant Taylors’ School)的校长,他的学生当中,有日后的诗人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和剧作家托马斯·基德(Thomas Kyd)。当时有些学者想通过全面大修,来解决英语拼写不一致的问题,马卡斯特却主张保留传统的拼写规则,只需做些小修小补,使其有效运转即可。因此,一五八二年,他出版了一部集语法、教学指南和八千词拼写字典于一身的多用途著作,书名叫作《主论吾辈英语正确书写之入门首篇》(The First Part of the Elementarie which entreateth chefelie of right writing of our English tung,其中的“elementary”乃“初级读本”之意)。马卡斯特在书中对诸字母进行逐一探讨的同时,也对E的多音大加称道,认为它有能力在改进后的英语拼字法中身兼多职:“一个在我们语言的书写中具有非凡功用的字母。因而,它似应优于其他所有字母,而得到吾等之格外垂青。”马卡斯特身后百年,他在拼写方面的许多倡议都被采纳,其中包括对词尾E的使用。

语言学家根据发音时的舌位对元音分类。E在英语中的主要发音,“beet”里的长音E和“bet”里的短音E,均属“前元音”(front vowel),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们发音时,要将舌头前伸。其他前元音还包括我们的长音A,如它在“day”里的发音——有时我们也会在E身上发现此音,在借自欧洲大陆语言的词汇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典型,例如“café”和“ballet”(借自法语)或是“latte”(借自意大利语)。

“Café”里的E,乃大陆欧洲标准的长音E。某个西班牙人、荷兰人,或其他大陆欧洲人一想到长音E,耳边就会响起“ay”(如“café”里的“ay”)这个音。我们英语中的长音E——“ee”——在大陆欧洲人听来,就应该是长I的发音了。鉴于罗马字母表中的元音名普遍都是长音字母的裸音,那么“ee”这个名称按大陆标准便归属了字母I。在现代法语、德语和其他语言中,E的名字都是“ay”。(而短音E在英语和欧洲大陆语言中的发音基本相同,没有这种身份问题。)

欧洲大陆的做法合乎规矩、遵从传统,可以上溯到希腊语、埃特鲁斯坎语和拉丁语等古代欧洲语言。英语之所以成了特立独行者,是因为元音大变动,英语中的长音A、E、I、O、U和OW在发音上所发生的巨大而神秘的变化于十六世纪达到顶峰。而在大变动之前的中古英语中,长E是读作“ay”的。

同我们所有的元音字母一样,在公元前二〇〇〇年的近东字母表上,初到人间的E也是一个用来表示辅音的字母。这个原始的,或者说老祖宗辈儿的E叫作he(音同“嘿”),它表示“h”音,亦即其名称的起首音。

如前面几章所述,早期字母表每个字母的名称,都是其使用者所操闪米特语里的常用名词:房子啊,手啊,水啊,诸如此类。每一字母的形貌,都是其名称所指物品的简略图形。he的意思——不是开玩笑——就是“嘿!”该字母的名称指的就是一声惊呼。而其形体,亦描画得栩栩如生。

he现存最早的文字实例,出现于公元前一八〇〇年左右埃及中部的石灰岩刻字,这是已知最古老的字母文字。该字母的形体是一个棍状人形,半蹲着,也可能是向上跃起,双肘上抬。此人大抵正在喊叫,而古代闪米特人所用的这种表达方式,刚好很像我们的“嘿!”。

这个生动的棍人儿he,在现存稍晚的一批字母文字中亦有出现,它们刻写在公元前一七五〇年前后西奈半岛中西部的岩石上。

但是,棍状人形在用作字母时,显然太过繁琐,不便书写,因此到了下一代的字母表,即公元前一〇〇〇年的腓尼基字母表中,便简化成了抽象形式。腓尼基人的he在字母表中排序第五,日后我们的E也排在此位。腓尼基人的he已不再是人形,而很像一个长着个小尾巴的反写的E。该字母仍发辅音“h”。

最大的变化始自公元前八〇〇年左右,希腊人袭用并调整了腓尼基字母表,使之更适合于希腊文字的书写。希腊人挑选了少许其辅音不为希腊语所需的腓尼基字母,将其重新定义为元音。影响所及的字母之一便是he,它当时一变而为希腊语中的元音E。之所以选择he来表示E,无疑是受了它发音为“hey”或“hay”的腓尼基名称的提示。“hey”里面的元音,正是希腊人想赋予其长音E的发音。

一开始,这个希腊字母同时代表着长音E和短音E。后来,该字母便只用于短音E了,而另一个名为eta的希腊字母,则用来代表长音E。最终,过去的短音E字母得到了一个希腊名称e psilon(或epsilon),意思是“不加修饰的E”。

还只有一个希腊字母E的时候,希腊字母表便传到了意大利西海岸,并被此地的埃特鲁斯坎人所袭用(约公元前七〇〇年)。于是,希腊字母E成了埃特鲁斯坎字母:埃特鲁斯坎人仍然让它排在字母表的第五位,并将它命名为ay,用它表示发音“ay”(长音)和“eh”(短音)。E的这些特性,在大陆欧洲诸语言中,毫不走样地留存到了今天。

大约在公元前六〇〇年,当埃特鲁斯坎字母外播并用于拉丁文书写时,E也随之传给了罗马人。其字形逐渐变得与我们大写的E完全相同。这个名叫ay的E,在罗马灭亡(公元五〇〇年)后,由新兴的欧洲语言接力传承。在此期间,从古代晚期以及中世纪早期的手写体中,也逐渐出现了为便于书写而简化的E的第二种形体。很久以后,到了一四七〇年左右,欧洲早期的印刷商从这一字形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了小写的e。

就像X和其他几个字母一样,在数学和科学领域,E也是一个作用非常重要的符号。在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著名的等式E=mc2中,E是“能量”(energy)的缩写,m是所述物体的“质量”(mass),而c(指拉丁文“celeritas”,“速度”之意)表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数学上用小写的e来表示一个数值常数,约等于2.71828,它在对数研究中不可或缺;这个e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瑞士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他于一七四八年首先推导出了这个数值。

英语中的长元音“咿”(ee),是学者们确定的世界各地婴儿学语时最先发出的三个典型元音之一。另外两个是“啊”(ah)和“呜”(oo)。这三个元音普遍存在于人类语音中,所有婴儿在摇篮里都能听到,而且因为它们易于清晰发音——一般而言,元音不需要费力地运用舌头或喉咙——婴儿便可藉此在模仿成年人讲话时首尝胜果。基本上,早至两个月大的孩子,只需让声音不受阻碍地直接通过喉咙即可。她会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尝试着在元音前加上一个辅音,形成“coo”“yee”,或者别的类似发音。

关于人生之初的这种语音现象,即便在近代科学出现以前的时代,也未曾逃脱注意。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英国,人们普遍相信,女婴特别善于从“咿”音开始牙牙学语——想来是出于对她们的第一代先祖夏娃(Eve)尊重之故。

《伟大的字母:从A到Z,字母表的辉煌历史》,[美]大卫·萨克斯著,康慨译,崇文书局2025年3月。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无E不成文》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